-
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出具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规范志愿服务记录和志愿服务记录证明出具工作,保障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等志愿服务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和《志愿服务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志愿服务记录,是指志愿服务组织和依法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其他组织通过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或者纸质载体等形式,记录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有关信息。 本办法所称志愿服务记录
12-25 / 2020
了解更多 -
《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出具办法(试行)》解读问答
一、制定《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出具办法(试行)》主要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制定《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出具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对志愿服务工作作出了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提供更多支持,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
12-25 / 2020
了解更多 -
赵津芳:以法制化手段规范和促进志愿服务组织发展
近日,李克强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明确了志愿者权利义务、服务对象权益保障、鼓励发展专业志愿服务,并就志愿服务组织的规范管理和活动开展进行了系统规定,推动了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这是志愿服务领域的一件大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了志愿服务组织的法律地位 志愿服务组织是志愿服务的重要主体。《条例》更加清晰地界
09-08 / 2017
了解更多 -
谭建光:强化志愿服务激励 促进诚信社会建设
《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十分重视志愿者的权益保障和激励回馈,在志愿服务活动和促进措施两章都作出了明确规定。这对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诚信社会建设的战略,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志愿者是具有示范作用的社会诚信群体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志愿服务,是在继承“学雷锋、做好事”的基础上,顺应社会需求的过程中发展壮大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
09-08 / 2017
了解更多 -
李芳:准确把握《志愿服务条例》的立法重点
志愿服务活动是慈善活动的重要形式,对于激发社会参与、创新社会治理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保障和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第一条明确指出了其立法目的,即“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鼓励和规范志愿服务,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围绕这一立法目的,《条例》重点对以下问题
09-08 / 2017
了解更多 -
党秀云:为志愿服务保驾护航
志愿服务立法是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近年来,志愿服务在我国快速发展,《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出台,为我国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一、厘清法律关系,依法依规管理 尽管目前我国不少省市出台了志愿服务的相关法规,但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专门立法,导致志愿服务相关主体的法律地位不明确,法律关系不清晰,职责权限不明确,影响并制约了志愿服务的健康有序
09-08 / 2017
了解更多 -
肖金明:《志愿服务条例》的立法创新与多重效应
近日,国务院公布了《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规定了立法目的和适用范围、志愿服务基本原则和管理体制、志愿服务主体和活动、志愿服务促进措施以及相关法律责任等内容。深入了解志愿服务立法的背景,准确把握《条例》的主要内容和多重效应,对《条例》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新志愿服务管理体制和志愿服务组织内部治理 志愿服务管理体制关系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大局,志愿服务组织是志
09-08 / 2017
了解更多 -
陆士桢:发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为志愿服务领域的第一部国家层面立法,其颁布实施对于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推动志愿服务发展,发挥志愿服务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积极作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条例》的颁布实施意义重大 作为社会发展模式的重要部分,志愿服务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发展功能。首先,志愿服务是福利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发展和经济公平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从本质
09-08 / 2017
了解更多